蘇州歷史悠久,風物清嘉。巍巍山水名剎,輝煌人文遺跡,深邃園林古宅,迷人小橋水巷,以及牽動人心的昆曲、評彈、江南絲竹、吳門書畫,千姿百態,蔚為大觀。膾炙人口的 吳中醫學 忝列其中。
千百年來,蘇州歷史上出現過眾多名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吳門醫派,以致在中國醫學史上有她濃重的一筆,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世稱“吳中醫學甲天下”。籍借了“吳中名醫多,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介自吳醫”的創造,這些特點也是吳醫的精華所在。
元末明初時期,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到過蘇州,在其游記中提到蘇州“醫士甚眾”。他寫道“他們中有很多醫術高明的醫生,善于探出病根,對癥下藥?!?/p>
明清以來,人們將這里的中醫稱作“吳醫”,并且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享譽天下。
“吳醫”這個名稱,固然由吳地域名而來。他的鼻祖應該是金元四大醫家之一的朱丹溪。
明朝楊循吉在《蘇談》一書中記載了浙江浦江名醫戴思恭是吳醫形成的引導者。
后來,戴思恭來到吳中懸壺行醫。吳人來看病的,戴思恭每開一方收銀五兩,由于效多桴鼓,一時聲譽鵲起,求醫者眾。吳中有一個儒生叫王仲光,原來不懂醫道,因為敬佩戴思恭的醫術而去拜見他,向他請教學醫之道。戴思恭說要熟讀醫書《素問》,王仲光就刻苦攻讀三年。后王仲光研究了朱丹溪的醫案后,醫術大進,終以醫名馳譽吳中?!坝谑侵俟庵t名吳下,吳下之醫由是盛矣”。王仲光名賓,號光庵,明初吳縣木瀆人。
明朝正德年間,院判,吳縣人薛立齋,歷仕孝武兩朝,視篆南北醫院。
真正以吳醫廣傳天下者,應是清乾隆嘉年間名醫唐大烈。他仿照清康熙年間吳醫過譯之《吳中醫案》舊佚,將蘇州地區的三十一位醫家的醫論雜著編成《吳醫匯講》十一卷,刊刻印行,從此吳醫名稱盛行于世,千百年來蘇州出現了許多著名醫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醫學流派,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吳中醫學“名醫多、御醫多、醫學古籍多”的明顯特點。
清康熙年間,正是吳中名醫輩出的發展時期,葉天士從十二歲到十八歲的七八年間,前后造訪了十七個老師,一時傳為佳話。葉天士神悟絕人,博古通今,對于醫術,尤其精到。他三十歲不到便盛名于世,后被世人譽為中國十大名醫之一。
吳門醫派之學說為蘇州人民的繁衍生息和健康生存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進程極具歷史內涵,在悠遠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經歷慢慢長夜,從歷史中走向今天。